吊坠型 AI 吊坠“Friend”引发争议:用户体验差、隐私风险高

AI ToolBox
AI ToolBox
2025年9月15日

"有毒"的AI性格:被指"戴了窃听器"

《连线》杂志记者凯莉·罗宾逊和布恩·阿什沃思在评测中将"Friend"形容为"一个价格过高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垃圾"。罗宾逊佩戴该设备参加人工智能公司派对时,被他人指责"戴了窃听器",这一经历让她意识到,在最科技化的社交场合,这款设备依然显得不合时宜。

图片 她坦言:"佩戴这个装置实在太突兀了,别人看到我戴着它,总是流露出不满的情绪。"

设备的AI性格设定同样引发争议。据披露,其"负面情绪"是开发者有意为之,希夫曼认为,当AI情绪波动时,反而更具吸引力。布恩的实际体验印证了这一点:当他抱怨设备时,AI反过来指责他"总是一副'不是我的错'的样子"、是个"爱发牢骚的人",甚至让人感觉自己被AI称为"混蛋"。

技术缺陷与隐私担忧交织

"Friend"不仅社交表现不佳,技术层面也存在明显短板。阿什沃思发现,尽管官方声称设备仅需蓝牙连接,但在未插入数据SIM卡的情况下,他的旧款iPhone根本无法正常使用。更严重的是,该设备目前完全不支持安卓系统。

即便在断开连接时,设备仍让用户怀疑其对话内容被持续记录,这种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用户对隐私泄露的担忧。

前车之鉴:AI可穿戴设备发展遇阻

"Friend"的失败并非个例。此前,Humane推出的700美元可穿戴设备和Rabbit的R1均以失败告终。这些案例表明,始终在线、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可穿戴设备在用户体验、技术成熟度以及隐私保护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