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内容泛滥:YouTube采取行动打击不真实内容

AI ToolBox
AI ToolBox
2025年7月10日

新政策即将上线,明确"不真实"内容界定

YouTube 宣布将于 7月15日 更新其 YouTube 合作伙伴计划(YPP)的货币化政策,进一步清晰界定哪些内容可以盈利、哪些不可参与变现。

图片

此次调整背景特殊------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,批量制造与重复性内容的传播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地扩大,给平台管理带来严峻挑战。

强调原创与真实,打击低质内容泛滥

YouTube 长期以来要求创作者发布原创真实的内容,而此次政策更新旨在加强对"不真实"内容的识别和限制。

尽管具体措辞尚未公开,但其帮助中心已有相关说明页面进行引导,为创作者提供参考依据。

反应视频或受影响?官方称仅为"小更新"

部分创作者担忧,反应视频或剪辑类内容可能因新规而失去盈利资格。

YouTube 编辑及创作者联络主管 Rene Ritchie 在一段视频声明中表示,这次政策变动只是对现有规则的一次"微调",核心目标在于更高效识别并排除那些大量复制或机器生成的内容。

他指出,这些内容长期以来就不符合盈利条件,因为用户普遍将其视为垃圾信息

AI技术加剧内容乱象,平台面临压力

Ritchie 并未直接提及 AI 的影响,但实际上,AI 工具的普及正大幅降低劣质内容的制作门槛。

如今,平台上充斥着被称为"AI 垃圾"的低质量作品,包括:

  • 通过文本转视频工具自动生成的视频
  • 在已有图片或片段上叠加 AI 配音的合成内容
  • 由 AI 创作的音乐频道与虚假新闻
  • 甚至完全使用 AI 模拟的真实犯罪系列节目

例如,YouTube CEO Neal Mohan 曾被 AI 合成用于网络钓鱼诈骗,尽管平台已推出深度伪造视频举报机制,但 AI 垃圾内容仍在持续扩散。

维护平台生态,政策升级势在必行

虽然 YouTube 将此次调整称为一次"小改动",但从长远来看,若允许 AI 生成的低质内容继续存在并从中获利,将严重损害 YouTube 的品牌形象与平台价值。

因此,明确政策边界,系统性禁止此类内容进入 YPP 赚取收益,已成为 YouTube 维护内容生态的关键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