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全球 AI 人才榜揭晓:华人专家大放异彩,新兴力量强势崛起

AI ToolBox
AI ToolBox
2025年7月3日

华人科学家引领全球AI发展浪潮

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 上,一份基于近十年10万篇文献分析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榜单首次亮相,引发广泛关注。Top100名单中,华人科学家表现突出,充分展现了他们在AI领域的深厚造诣与广泛影响。

业内有言:"得华人科学家者得 AI 天下。"这句话在榜单发布后再次被印证。其中,何恺明作为深度学习先驱,因其提出的"残差学习"(Residual Learning)理论,被誉为计算机视觉(CV)领域的诺奖级突破者。该理论成功解决了神经网络训练中的"梯度消失"难题,极大推动了整个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。

近日,何恺明正式加入 Google DeepMind,并继续担任麻省理工学院(MIT)副教授,进一步彰显其学术与产业界的双重影响力。

多位华人科学家跻身榜单前列

除了何恺明,榜单中还涌现出其他杰出华人科学家的身影。例如:张祥雨 参与研发的 ResNet 模型已成为全球视觉竞赛的重要基础;任少卿 则是蔚来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推动者;而田奇则主导了华为 AI 产品线和 MindSpore 框架的研发工作。

中国本土AI生态迅速崛起

值得关注的是,近年来中国本土 AI 人才成长迅猛,正在逐步改变以硅谷为中心的全球 AI 格局。新兴企业如 DeepSeek 正积极实施本土化人才培养战略,注重引进年轻科研力量,致力于打造强大的本地团队。

全球科技巨头掀起AI人才争夺战

当前,全球顶尖科技公司对 AI 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。Meta、字节跳动 等企业纷纷向华人科学家抛出高薪橄榄枝,部分职位年薪甚至高达1亿美元。这表明,AI 人才已成为未来科技竞争的核心资源,而华人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

中美AI科研差距逐步缩小

根据东壁科技的研究报告,虽然目前美国企业在 AI 学术论文发表数量上仍居领先地位,但中国企业的科研实力正迅速提升,正在逐步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。

展望未来,中国的 AI 人才和技术将有望在全球科技版图中发挥更为深远的作用,成为推动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