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!MIT 研究发现:AI 写作工具的使用或导致大脑活跃度下降
AI ToolBox
2025年7月3日
研究揭示AI写作对大脑功能的潜在影响
近日,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发布一项新研究,探讨了使用人工智能工具(如 ChatGPT)进行写作任务是否会影响大脑活跃度。研究报告标题为《你在使用 ChatGPT 时的大脑:使用 AI 助手进行论文写作任务时的认知债务累积》。
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三组开展实验:一组完全依靠自身思维,一组使用搜索引擎辅助,另一组则借助大型语言模型(LLM),例如 ChatGPT。通过脑电图(EEG)技术,科学家测量了他们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的大脑活动,并分析神经元激活情况。
此外,研究团队还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论文内容进行评估,同时测试参与者的记忆回溯能力。为了全面观察不同写作方式的影响,每位参与者在四次实验中轮流体验三种写作模式。
不同写作方式引发的认知差异
研究结果表明,三组参与者在神经连接模式上表现出显著差异,反映出各自采用的不同认知策略。其中,依赖 AI 工具的组别在脑电活动和记忆测试中整体表现最弱。
随着 AI 使用频率增加,大脑活跃程度呈下降趋势。仅凭思考完成任务的组别展现出最强的神经网络连接,使用搜索引擎的组别居中,而 LLM 组则连接强度最低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大型语言模型使用者在写完论文后,无法准确回忆起刚刚撰写的内容,显示出信息整合能力的不足。
教师反馈:AI生成内容"缺乏灵魂"
从教育者角度来看,尽管 AI 撰写的论文在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上近乎完美,但英语教师普遍认为其缺乏个性与深度,被形容为"灵魂缺失"的作品。
未来展望与现实挑战
虽然社会正朝着通用人工智能(AGI)甚至超智能方向发展,人工神经网络可能助力攻克重大科学难题,但当前阶段过度依赖这些工具,或许正在削弱个体的认知能力。
- 🧠 研究重点: 使用 AI 写作显著降低大脑活跃度。
- 📉 表现对比: 依赖 AI 的用户在记忆与写作方面落后于非 AI 用户。
- 📝 教师观点: AI 论文虽结构严谨,但缺乏情感温度,呈现"灵魂缺失"现象。